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近两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一个说法,对它的各种诠释也百家争鸣,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明确其本来的含义。“转型”在商业世界里是个相当常见的思路,但具体到“数字化”的转型却不是很直观。但企业只有弄清了数字化转型真实的含义,才能真切地认识它对企业的意义,并看到它将给企业带来的深远变革。

互联网从起步到发展仅二十来年,整个历程是 80 后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个中故事细数起来大家都历历在目。其实从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就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影子。本文尝试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来简要解释什么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它对传统企业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中的转型

二十年前,互联网产业开始起步,一开始受益的是少数顶级企业,普通民众最直接体验到互联网魅力的可能只是青少年们了。最近十年以来,新兴的互联网服务方兴未艾:腾讯微信和小米手机在短时间内迅速成功,京东和阿里提供的电商服务让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外卖团购和共享单车等生活服务让人们日常起居有了全新的体验。我们看到,新时期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比起互联网起步时主要充当的资讯媒介、帮助人们建立有限的连接的作用,现代互联网服务提供的是更精细的场景化应用——它有了形式多样的数据和复杂多变的交互流程,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多种终端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以个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贴心的服务。

很多人困惑,微信与 QQ 同为腾讯产品,为何能够形成如此的替代效应?微信主要针对手机端用户不假,但早在新智能手机流行之前 QQ 就在手机上被大量运用。微信一开始很长时间里只有手机端,后来才有的 PC 端;至今微信的 PC 端软件在登录时仍需要使用手机扫码登录。与 PC 端的 QQ 软件相比,微信几乎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的活跃用户量现在已经超过了曾经傲视群雄的 QQ。

主打社区平台的 QQ 做到了手机上,它仍是那个 QQ,它为社交需求活跃的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与自我展示的空间。当互联网的效应深入,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不再像从前那样费劲;当互联网被揣进口袋无处不在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就需要注重安全距离与私密空间。微信恰好能够让人易于掌控,因此适合熟人网络,也更适合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生态。马化腾在题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空间”的演讲中说:“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

这就是转型。转型(Transformation)指的是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的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国家经常说的改革开放,则指的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在商业世界里,转型指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形式、经营方式,劳动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转型指的不是偶尔一次决策的改变,而是改变做决策的方式,从而将来的决策都可能受到转型的影响。显然,其结果也会随之改变。这即将到来的新的结果,也正是转型的根本动因。

数字化企业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以及 QQ 与微信的故事,让我们对企业转型有了直观的认识,也给企业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蓝本。此外,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也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马云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事实真的在发生。余额宝犹如一匹黑马,让原本只限于暗流涌动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家喻户晓。显然,互联网转型不光能够构建社交网络之类的纯数字生态,还能深刻影响过去早已十分成熟的传统行业。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变化在悄然中已经来临:商业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正面临着一场变革!人们这次更早地提出了这个全新的概念:数字化转型。新的理念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企业都将是数字企业。

数字化企业的特点是,他们拥有一种能力,能够持续地利用已有业务的优势,充分科学地发掘行业潜能,迅速发展出更多贴近用户的、个性化的创新服务,从而实现业务上的新的突破。想要这种能力,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而想要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开始行动:从人才策略,投资决策,新产品研发方法,以及与客户、用户的关系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数字化的企业善于以数据为依据指导投资决策和产品设计,积极促进企业内部创新;他们采用快速试错、持续改进的方法活跃地尝试新的创意,并稳步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在很多新兴企业中的成功实施的平台化模式逐渐成为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思路。作为可持续的数字化企业,其人力策略不再是招收可替换的工人,而是聘请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用灵活高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最大化他们的效能。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句口号,它确有其事。

一方面,这是不能错过的机遇。对于苦苦寻找业务突破口的传统企业来说,现在有一条明路可以直接选择。从最近已经初见成效的转型案例中,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框架已经被提炼了出来。传统企业有效实施这些方法论之后,就能够平稳地度过转型期,成为真正的数字化企业。

即便对于原本就具有科技的企业,这一过程也需要相当的努力。微软曾是互联网时代毫无争议的霸主,但是因为大公司病等原因,不幸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很多机会。在智能时代,凭借智能云、小娜等技术和服务,微软再度崛起,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微软 CEO 萨提亚指出,面对日益依赖智能设备和在线服务的社会,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组织和个人都要重新发现核心价值和认知,勇于自我刷新,重新定义使命,最大限度利用技术所带来的机遇。[1]

另一方面,也是不能无视的挑战和危机。当我们说到“传统企业”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风险。时代在往前走,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如果不意识到这种变革是何等的迅速而深远,那么他们很可能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了。在余额宝的例子里,银行们可能也没有想到一切来的这么快。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余额宝被一步步人为限制至今的过程,实在令人唏嘘。

在中国,“万众创业”虽说暂时还只是个口号,但创新工场们真切地在开展工作,创投也已经形成了圈子。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新的挑战不断地踊现出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趋势这事,只能积极去拥抱,却不能假装不在意。如果继续掩耳盗铃地用老思想混日子,只会成为被颠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缩影。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创新之所以如此活跃,是因为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有大量的潜能亟待挖掘;时值今日,接入互联网几乎没有任何门槛、成本低廉、法律相对宽松,互联网创业者的羁绊比其他行业都少;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性,让人们基于互联网的创新相对更容易产生不同于传统行业的效果,它深深地激励着无数的创新者前赴后继。

互联网的发展比社会生活的变化要剧烈得多。也正因此,它的创新故事让我们看到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前景和无限可能。作为一种不同的市场形式,互联网市场也有其弊病,比如更容易形成垄断、信息安全等问题难以管控等。这使得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又与互联网的转型过程存在差异。这一点也暂时为传统企业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扩展阅读:



[1] 该段落摘自《刷新:新时代下商业灵魂的思考》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