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公司的部门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实实在在的突破”的分享。下面为分享全文。
那天民哥请大伙儿吃饭,说希望我来年会给大家做个分享。民哥发话,我也不敢拒绝;尤其我还是个新鹅,就更只好是老板说啥就说啥了。答应下来之后才发现,好像我刚来不久在公司和部门也没什么经验,就只好讲点自己的故事了。
最近在整理旧文件的时候找到一张照片。那是在2012年,当时我所在的开发团队开展封闭开发的场景。
公司当时有一款成功的网站管理系统,但是只能私有部署。客户主要是地方政府和高校。产品之前经营了七八年时间,算得比较成功。2012年正是云的理念兴起的时候,公司决定推出云版本的网站管理系统,让用户可以在网上自助开通网站。当时我们团队有后端开发三个半,兼职前端开发半个。这两头的半个就是我。
这张照片所在楼上就是床,我们几个就睡在这里。
经过3个月的封闭开发,2012年9月我们在内部演示第一个版本。用户可以在网上自助注册创建网站,还可以像QQ空间的装扮功能那样设计网站。当年12月,公司老大突然宣布说,我们要把 PC 版网站的能力都去掉、只做手机网站。按照他的话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
现在看来,当时也算是相当拥有行业与市场嗅觉了。就在那年,腾讯发布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很快成为各类政府、企业和媒体的阵地。所以老板判断,凭借腾讯的能力,这一定会是一个新的玩法。这进一步凸显PC版网站的劣势。可是那时候,我是不太理解这样的说法的,就觉得反正他是老板,他说啥就是啥吧。
新的版本在2013年5月上线,用户可以创建像APP一样体验的手机网站,与公众号绑定,网站用户可以扫码进入。服务上线近一年的时候,客户达到三千多个。这时我们仍然只有两个前端开发,三个半后端开发,以及半个运维。这两头的半个,还是我。
由于要向客户展现互联网思维,从始至终我们都没有向客户收过费。问题是,我们饭还是要吃啊。为了生存,我们就开始了打工模式。在此前产品推广的过程中,有些媒体看我们做的交互效果还不错,就想找们做那种上下翻页的宣传页面。
接着我们给几家电视台、大型企业连续做了一些,算是给团队挣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我们很快发现,相比之前的网站服务,这种动画页面的开发工期短、回款很快,为了吃饭,我们差点儿又回到了卖劳力的老路上。不过,互联网的种子一旦种下,是很难让人罢休的。很快我们想,如果把制作这种页面的能力做成一个 APP、让人们下载来用好像也不错?事实确实如此:新产品发布上线才两三个月,用户量就迅速增长到 50 万。
在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的时候,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团队规模不大、我们很难双线作战。随着重心的转移,前面的网站云服务就疏于维护了,到后来用户咨询也不怎么回复了。我意识到,这个产品已经失去了未来。这样的结果,对于经历它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的我来说,无疑是难过的:本来还满心期待借助它实现我们“改变世界”的愿望,迎来的却是公司的战略放弃。
我开始思索,那样一个令人激动的产品,为什么在我们手里失败了?是技术能力不够、运营能力不足吗?有三千多个客户却一分钱也不收,是不是太傻了?这些原因当中,首当其冲我觉得是团队技术能力不够:大家在办公室里都是埋头做自己的事,也不讨论技术问题,一点技术氛围也没有,我就算是资深开发也是束手无策。
我明白,在当时的团队,我的疑问估计是难以得到解答了。那么,那些成功的团队是怎么解决这些难题的呢?这时,我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2014年底,带着复杂的心情,我离开了这个团队。
新的团队确实有很多不同。首先,我发现新团队所开发的产品,用户其实也只有几十万,而团队却达到了50人之多!另外,好像有的同事的工作专门就是开会似的,一天到晚也见不到他们。
后来我也入乡随俗开起了会。有一次在会上,同事问我“服务间调用的密码你打算怎么保存?”我提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就随口回答,“我不知道啊”。对方马上不耐烦地反问“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时,另一个同事很快接过话解释了他的想法。虽然看似小事一桩,但这及时的帮助对却让我由衷的感激。不光我的尴尬得以化解,我还感觉到一种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让我产生了一种“团队感”。
我很快想起之前的疑问,为什么之前的团队没有技术气氛?原来就是因为,大家没有团队感!后来我也开始带新人、当小组长,我尤其注意与新人培养团队感。而在之前的团队里,虽然号称技术经理,但我实际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培养团队的融入感上。
在工作之余,我偶尔与前同事聊一聊。一开始本来是想听他们吐吐槽,看他们什么时候就彻底坚持不下去了。而实际上,他们不但没有死掉,反而在新产品上找到了盈利的方法。他们发现,这种互动式页面的效果非常好,有的人拿它来做电子婚纱照,还有小男生拿它来做情书,他们想把这些页面印成画册,留作纪念。借助这个模式,公司意外地获得了收入:从收支平衡到实现盈利,只花了两三年时间。
所以我开始反思,“他们真的失败了吗?” 我意识到,好像他们不仅没有失败,还实现了从当初那个靠卖服务的人力公司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家靠智力和知识产权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慢慢地,我思考的问题就变成了,是什么使他们成功?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甚至比寻找失败的原因更为复杂。而唯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阅历,才有可能让我找到进一步的答案。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放下心爱的机械键盘、拿起翻页笔,成为了一名咨询顾问。
顾问是要去到客户的公司的、与他们的开发团队一起工作。一开始在别人的办公室里,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因为没有我的工位、我只能找个角落呆着,独自在风中尴尬。吃了人家的饭,活儿还是得干啊。所以我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几年下来,走过十几家公司、接触了各种类型的产品项目之后,这么一个一开始无所适从的角色,我竟然也适应了下来,后来还收获了不少客户的认可。
接着,今年八月,我来到了腾讯:在了解了一些求索成功之路的企业和团队之后,我来到一个人们眼中已然成功的公司,希望继续求索成功的因素。
有时候我问自己,过去十年以来,我的职业之路算不算一种成功呢?我相信大家都认同,能在腾讯上班、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算是成功。那么,这个成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个人的成功与团队、企业的成功是一脉相承的,它指的并不是一夜暴富、上市卷钱,而是一种朝着一个方向持续演进的能力,一种实实在在的突破。
我先是从后端开发到全栈工程师,再到小组长和咨询顾问,在腾讯我现在是架构师:是一个“人从众”的过程;前面这家企业的历程也类似:它的产品形态从最初的离线版网站系统,到云版、再到移动版,最后是交互式页面。产品形态的变化也意味着商业模式和公司内部的变化,每一步都是突破。
前不久在“GM下午茶”活动上,听两位GM聊一些部门过去的事迹,我更强烈地感觉到,咱们部门的发展历程也是类似的:从自己运维到业务上云,以及明年我们计划向云原生的方向持续开拓IT新疆域界,我们都在不断根据周围的环境和自我能力去动态地调整方向,再适应新的状态,最终与此前的方向共同构成一条更完整的路线,也许这就是成功之道?
接下来,我期待与大家一起,书写更多新的、关于突破的故事!谢谢大家!